如今,无论大超市还是小便利店的饮料区货架上商品琳琅满目,街头的奶茶店也雨后春笋般一家家冒出来,有时甚至出现排长队购买现象。人手一杯含糖饮料已是城市街头常见的景象。马采西亚《联合日报》曾报道,中国在最近30年间,糖的生产量扩大了约300倍。大城市青少年中,甜饮料的饮用量已经“超英赶美”,率先与“国际水平”接了轨。
一、含糖饮料危害多
美国心脏病协会专家在最近一项新研究中得出这样的数据,地球上每年有18万人可能因为过度饮用含糖饮料而死亡,其中包括汽水,甚至包括运动功能饮料。近些年的研究更直接指出,目前被大量运用在各种饮料和食品中的高果糖糖浆,摄取过量会产生更多健康危害。研究表明,每天喝1~2份含糖饮料的人,比起1个月喝不到1次的人,罹患糖尿病机会增加26%、代谢证候群增加20%,高尿酸症增加85%。《纽约时报》甚而撰文指出,糖的危害可比拟毒,呼吁民众少碰。
二、饮料代替水,易得脂肪肝
这样的例子,现实生活中真不少见。如果经常喝含糖饮料,容易让肝脏囤积脂肪,患上脂肪肝。而脂肪肝人群,特别是青少年、中青年患病人群中,也确实存在饮料过度消费的现状。
有人曾对上海浦东张江地区的白领男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人群及同龄健康人群做过有关“含糖饮料消耗”的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20~40岁男性脂肪肝患者的含糖饮料饮用频率及消耗量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平均每日通过含糖饮料摄入的碳水化合物量达到19.03克。
三、含糖饮料里的“坏糖”——果糖
人们不禁要纳闷,通过饮料喝进去的是糖,为什么到了体内会变成脂肪,而且脂肪还偏偏喜欢沉积在肝脏?其实,这都是含糖饮料中“果糖”(高果糖玉米糖浆)惹的祸。
果糖存在于水果、蔗糖(砂糖)和蜂蜜中,是一种容易被身体吸收的单糖,优点是甜度高(是蔗糖的1.6倍),与葡萄糖会刺激胰岛素升高血糖相比,果糖不经由胰脏代谢,因此对血糖影响较少,曾经被广告宣称为“好糖”。但现在已被科学证实推翻,“好糖”实际是“坏糖”。果糖对身体的危害主要在于它的代谢路径不同于其他糖类,是直接经由肝脏储存成脂肪,然后引发一连串的生化反应,如三酸甘油酯升高、胰岛素抗性增加、脂肪肝等。
河北省人民医院任路平医生等给小鼠3天高果糖饮食即可引起小鼠肝脏出现过多的油滴,说明肝脏对饮食中的果糖具有非常迅速的反应。
四、管住嘴,少喝饮料多喝水
至于正常人每天可以喝多少含糖饮料?专家认为,喝开水才是补充水分的“王道”,含糖饮料最好少碰为妙。水有利于促进我们身体新陈代谢,多喝水可补充体液,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排出体内的垃圾和毒素,从而保护我们的肝脏。多喝水还可促进腺体,尤其是消化腺和胰液、胆汁的分泌,以利消化、吸收和废物的排除,减少代谢产物和毒素对肝脏的损害。
除非突然血糖过低,或长时间运动的人,可以喝点含糖饮料迅速补充能量,但多数人并不需要每天喝饮料。管住嘴,少喝饮料多喝水,真正保护你的肝。
「小编温馨提示」
水质实时监测 定期第三方送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