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特别关注!长三角饮用水水源地如何保护更安全?

发布时间:2022/11/4 0:50:29
       长三角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高度集聚,流域污染负荷日益严重,加剧了流域水环境的恶化和湖泊富营养化,导致太湖蓝藻暴发频繁,复合污染、突发污染、跨界污染等问题突显,进而影响到饮用水水源和区域的供水安全。

        饮用水安全关系百姓民生,国家一直高度重视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十余年来,我国以及长三角的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切实提高了饮用水水质,让老百姓喝上了放心水。然而,群众对水质安全和健康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长三角超大城市群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如何保障长三角地区饮用水安全,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中国工程科学》刊发的一则《长三角地区饮用水安全保障策略研究》文章中,便以长三角典型水源水质特征为切入点,总结了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实施成效,从管理和技术两个维度,以及水源、水厂、管网(二次供水)三个方面剖析了饮用水水质的现状问题,提出了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协同修订水质标准、发展绿色高效净化技术、创新供水管理模式等措施建议,以期为长三角超大城市群和其他重点区域的饮用水安全保障和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长三角典型水源水质特征

     
长三角地处长江流域下游,江河湖海通达,水系纵横交错,水量充沛,但水源水质相对较差。按照水源水质特征可分为江河、湖泊和河网三类典型水源。

      以上海为代表的长江、黄浦江等江河型水库水源长期受到藻嗅和有机物的影响,且因地处长江最下游,水源水中农药、抗生素等微量污染物常有检出;有研究对上海水源水中的微量有机污染物进行了浓度调查,发现长江和黄浦江中典型农药阿特拉津的检出率为100%,平均浓度分别为20 ng/L和80 ng/L;在常见抗生素中,磺胺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含量和检出率较高。

      以苏南苏锡吴为代表的湖泊型水源太湖主要受藻类和有机物的影响,部分水厂的太湖原水藻类密度年平均大于1×107个/L,高藻期为每年的7~8月,达到2×107~8×107个/L。由于藻类含量高,藻源性次生代谢产物多,藻源性嗅味物质和含氮消毒副产物前体物也相对较多;对多个以太湖为水源的水厂进行调研发现,水厂原水中含氮消毒副产物卤乙腈前体物水平较高,其生成潜能可达32 μg/L。

      以浙北杭嘉湖为代表的河网水源,一方面地处太湖流域南部,属太湖流域下游区,受上游来水水质影响较大,另一方面,河网交织,河道流速缓慢使得水体自净能力较差,水源水中氨氮和有机物污染严重。调查发现,部分河网型水厂原水的水质氨氮高达5 mg/L以上,且夏季氨氮浓度较低,冬季氨氮浓度较高。




      2022年3月,国家卫生部会同各有关部门修订并颁布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大幅提升了水质管控指标数量和限值要求,为我国饮用水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经过不懈努力,我国已在水源保护、水质净化、安全输配以及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成熟度取得显著提高,已初步形成“从源头到龙头”全流程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实现了规模化应用和业务化运行,有力支撑了饮用水水质改善与安全达标,全国城市出厂水供水水质达标率由2009年的58.2%提高到近年的96%。



        上海作为超大型城市,为了提升城市供水安全,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目前已建成由长江水源青草沙水库、陈行水库、东风西沙水库和黄浦江上游太浦河金泽水库构成的“两江四库”水源地。

      江苏在太湖设有多个水源地,无锡市和苏州市均主要以太湖水为水源,是典型的湖泊型水源城市。江苏针对太湖水源水质特点和供水特征,突破了饮用水传统局限于水厂净化的界限,开发了备用水源与原水预处理协同的多水源优化调度技术,研发了以控藻和有机物为目标的预处理和深度处理技术,建立了以臭氧 ? 生物活性炭为核心的协同净化与多级屏障饮用水处理新工艺。

      浙江嘉兴是典型的河网型水源地,地处太湖流域末端,河网交织,地势平坦,河水流速较缓,水源水质曾常年处在Ⅳ类到劣Ⅴ类。嘉兴针对重污染河网水源高氨氮、高耗氧量的重污染水质特征,开展了水源地生物 ? 生态湿地修复技术、原水生物预处理、强化常规处理及深度处理技术等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形成高氨氮高有机物河网水源生物 ? 生态修复与处理集成技术体系,建成国内首家规模性微污染水源的湿地治理工程,示范水厂饮用水水质稳定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今年8月,为加强跨界饮用水水源地联防联控重点任务,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和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生态环境部门联合签订《加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控工作备忘录》,将共同建立太浦河沿线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合作机制,协同做好示范区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推进示范区跨界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一体化保护制度创新上又迈出坚实一步。
       据悉,《备忘录》包括深化水源地协作机制、加强水源地联保共治、推进监控能力建设、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共同打击环境违法等方面。




        结语:未来随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持续加强,水源水质将会持续改善,水处理技术工艺将会朝着更绿色、更清洁的方向发展,饮用水水质将实现从“合格、达标”向“优质、健康”转变。

导航栏目

联系我们

联系人:张先生

商务热线:010-87945164

邮箱:ps@quanxinjishu.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长春桥路11号3号、4号楼裙房三层301-5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