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其中提出,加大生态环保设施建设力度。全面提升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水平,构建集污水、垃圾、固废、危废、医废处理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形成由城市向建制镇和乡村延伸覆盖的环境基础设施网络。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动建立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全面推进资源高效利用,建设促进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水平、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生态环保设施。
作为水务行业,若要做到加大生态环保设施建设力度,水生态安全是我们永远不可回避的话题。
目前,我国的水生态安全问题被认为是疾病传播、粮食短缺以及对牡畜和农业影响的关键因素。水生态安全问题也成为了社会的热议话题,对国内的城市化发展,经济综合建设有重要的影响。下面就我国水生态系统水质改善技术项目的实际应用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一,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内容
一般情况下,我国现行的水资源生态保护工程主要包括水资源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生态修复。其中,水资源生态保护主要是保护有关水体,减少水污染和破坏的可能性,保证水质的稳定。同时,有关工作人员应加强对我国主要水系或河流自然生态和物种多样性的保护,确保各类水生动植物群落结构不受到影响和破坏。水资源生态修复主要是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恢复部分受影响和受损的水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持久性污染和破坏,提高水体本身的质量和安全性。
二,水生态环境问题
1.农村环境污染严重。目前,我国的化肥和农药喷洒量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据统计,在中国农村一年需要四千万吨肥料和一百二十万吨杀虫剂,68.9%的水体被化肥和农药污染,富营养化成为一大问题。
2.城镇化建设发展。伴随中国社中国网方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速,水面侵占现象屡见不鲜,导致局部水面率下降、断流、水体不规则,水环境容量下降,水体的净化能力下降。
3.污水处理厂排放的废水逐渐成为河流外部污染的主要来源。尾水中总磷、总氮、氨氮的总量在河流中多年积累,河流富营养化、黑化。
4.居民随意将垃圾扔进河里,河边垃圾没有及时收集和处理,垃圾、污水流入河道,使沟渠水质恶化。在一些城市,内陆河流淤塞严重,无法定期疏浚,导致水流不畅,淤积最影响水质。
5.水体中的许多污染物在河流底泥中沉降和积累,对底泥造成污染。吸附在沉积物颗粒上的污染物将污染物释放到河流中,造成河流二次污染,使河流变黑发臭。
三,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工程的具体应用措施
1.加强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
加快自然保护区建设。通常情形下,加强自然保护区的设置是自然生态保护过程中非常普遍的措施,同时由于其自身的经济性和效率性,被广泛应用于环保行业。为了加强水生态环境事业的发展,相关单位要加强相关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加强水环境保护工程规划。有关科学研究指出,为了加快水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的实施,相关工作人员应对水生态问题进行充分的调查和评估,并据此确定工作目标,进而作出决策。项目目的提出水环保建设项目的详细规划,并尽可能推动中国水生态环保项目的进展。
2.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促进水资源优化和利用
建立城市水质保障工程,可以保障城市水资源,加快水生态系统的恢复,促进水生态安全和生态灾害防治,充分保障水生态安全建设。比如,根据区域国民经济和工业的发展趋势,逐步启动中小型水电建设项目替代燃料,并贯彻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经济建设原则,倡导科学的生产管理方式。做好城市生态监管工作,尽量减少城市生态地质灾害的发生,最终节约用水,加强污染防治,尽可能实现城市生态水质保护和资源节约用水的全面统一,最终大幅度提高和改善城市居民的质量。
3.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升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
为提升生活用水环境,做好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当地政府进一步完善水生态环境管理体系,以强化环保,推动可持续发展。目前,中国的江、浙、沪等大城市群建设速度很快,人口增长率不断提高。许多工厂乱排放污水,对城市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更有许多城市将重污染工厂迁至乡村,以破坏生态环境来促进乡村落后经济的发展,这是得不偿失的行为。对此,各地区要做好环境建设,高度重视水体自净能力和生态修复能力建设,全面维护生态环境平衡,协同改善环境,使水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改善。
结语: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综合国力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增强,带动了群众生存条件的改善,但另一方面,这个过程中的一定的污染和破坏又进一步影响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为改变这种状况,相关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必须加强现代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应用,修复受污染和破坏的水资源,保护正常水体,促进水环境建设。从而促进水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工程的应用和发展,真正落实加大生态环保设施建设力度,有效改善我国社会经济的人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