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代表们又将带来哪些提案呢?今日,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条来自黑龙江省栾健委员的重要提案:率先创建地下水污染风险防控技术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要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发展,把生态建设、污染防治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以推进。
栾健介绍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一直秉承“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方针,“监控自然衰减技术”必将成为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的主流技术。目前,我们已经打破国外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实现了基于风险管控污染场地管理模式的技术创新。
为此,栾健建议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自然资源厅、科技厅等部门与上述相关技术团队合作,在黑龙江省率先创建基于监控自然衰减的地下水污染风险防控体系,加强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
建议省生态环境厅牵头,以中国地质科学院团队的监控自然衰减技术为主要手段,针对迁移性强的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等,兼顾不同水文地质条件,开展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试点,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模式。
建议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央生态环境资金项目储备库入库指南》中重点支持的地下水重点污染源源头预防和管控修复方向,以监控自然衰减地下水风险管控技术方式,积极推进中央生态环境资金项目储备库入库项目申报工作。
科技部、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发布的《“十四五”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中强调,开发场地土壤与地下水污染协同治理和绿色修复技术,强化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等技术研究与示范。建议省科技厅牵头,构建地下水环境监测信息平台,按照“大网络、大系统、大数据”的建设思路,积极推进数字龙江地下水大数据共享共用,配合全省构建地下水环境监测信息平台。建立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水务等部门数据共享共用,实现数据集中、应用整合,为生态环境科学决策、精准管理、高效服务提供有效支撑。设立以自然衰减绿色修复技术研发与示范为主的省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